刘同库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
病例摘要 临床表现:女性,53岁,因“间歇性胸痛6个月、加重2周”于2009年12月15日入院。患者室内步行即可诱发胸部闷痛。其唯一危险因素为20年吸烟史。 体格检查:BP130/70 mm Hg,心脏听诊心音正常,各瓣膜区未问及杂音。肺部无异常 ECG:电轴左偏。ST段和T波均无异常改变。心率68次/分。 生化检查:TC 5.2 mmol/L,TG1.53 mmol/L,LDL-C 3.9 mmol/L,HDL-C 3.8 mmol/L,CK-MB 10 u/L,CK 34 u/L,AST 11 u/L,a-HBDH 96.9 u/L。 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。 冠状动脉造影 入院2天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。左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(LM)开口狭窄达95%(图1)。左前降支(LAD)和回旋支(LCX)TIMI3级血流未见明显异常。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流正常,无侧枝血流至LAD远端血管。
图1. 左主干开口95%狭窄,无侧枝循环
PCI手术过程 7 Fr JL4导引导管插入左主干,使用双BMW导丝插入至LAD和LCX远端,以Maverick球囊(2.5×15 mm)扩张LM开口狭窄病变,然后导入Partner支架(3.5×12 mm),以16 atm×5 s扩张释放(图2)。术后获得TIMI 3级血流,无夹层、无内膜撕裂及残余狭窄(图3)。
图2. 16 atm×5 s扩张释放支架
图3. 结果:支架贴壁良好,无夹层,无残余狭窄
讨论 LM病变的病因学: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孤立的LM狭窄非常罕见。多数此类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心绞痛。LM重度狭窄最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,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冠脉炎症、长期口服避孕药、放射性冠状动脉炎、梅毒性主动脉炎、主动脉瓣置换导致LM损伤、前降支近端PTCA导致LM损伤以及主动脉夹层等。本例患者无其他致病因素,例如其梅毒血清反应阴性、血常规检查正常、无其他病史而有20年吸烟史,因此其病因最大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。 治疗选择:在药物洗脱支架(DES)问世之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(CABG)是最佳疗法。进入DES时代,近10年来的研究显示,DES和CABG相比,术后1年MA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。长期随访表明,DES和CABG治疗LM疾病的结果相近。PCI治疗LM开口狭窄多采用单支架置入,crossover、crush和culotte支架技术用于LM远端病变、分叉和三分叉病变。本例患者为LM开口重度狭窄,因此选用单支架置入。 相关技术应用: 血管内超声(IVUS):以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(OCT)评估LM病变已成为传统。但由于经济因素及设备条件限制,该例患者未进行IVUS检查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(IABP):为保证PCI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,应使用IABP。本例患者心功能正常,EF 0.67,未使用IABP。 结果及随访 本例患者LM开口置入3.5×12 mm DES,结果良好,随访14个月患者无任何不适。应用DES治疗LM开口病变是合理选择。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 发表评论需登陆